所有栏目
73

正确把握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

2023/6/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整体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新一轮改革再次激发起社会各界的热情和期待,各领域改革的讨论迅速升温,电力改革也随之再入公共视野。

  变革是永恒的,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的活力,没有变革就没有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电力工业,也是在不断变革中发展壮大的,事实上,纵观新中国电力发展,改革从来就没有停顿过,而且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一直走在同类行业的前列。深化电力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地厘清中国电力的历史和现实,厘清国际同行的优劣得失,努力探寻改革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电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值一提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有不少人把手段当作目的,把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等作为改革的追求目标,实则大谬不然。任何一个改革,目的永远应该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电力工业改革*核心的问题是――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快效的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根本的目的是:一要确认电力的安全可行供应,二要实现电力清洁可持续的发展;三要提供经济的、能用得起的电力。

  首先,关于确认电力安全运行可行供应的问题。对电力行业来说,任何改革必须以确认电力的安全运行可行供应为目的。电力安全的基础就是必须有一张坚强可行的电网,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我国长期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正在扭转,但电网建设特别是配电网依然严重滞后。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电源和电网的投资之比一直维持在7:3左右,而欧美国家的这一比值为4:6。尽管近几年全国电网年均投资达3000亿元左右,和电源投资相比也只是勉强做到5:5,仍没有达到国际同行的水平。中国电网历史欠账太多,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仅对电力供应提出巨大需求,而且对电力安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全国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停电是经济社会“不能承受之重”。按GDP计算,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假如停电一小时,就将造成约55亿元的巨额损失。客观地说,现在电力发展中尤其是电网还不能全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电网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仍然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来。中国如果出现像印度那样三分之一国土大面积停电,经济损失可能都是万亿级的。大停电造成的公共成本也会让社会难以承受。

  其次,关于电力的清洁可持续发展问题。自去年冬季开始,我国东部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已经上升为公共事件。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问题。雾霾的出现,虽不能说全是由于能源消费引起的,但与能源消费的方式与布局有着很大关系。例如,长江沿岸目前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家电厂,南京到镇江段电厂平均间隔更是只有10公里,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饱和。这些电厂每天释放出的大量废气,是雾霾的重要参与者。而且,要保持中国这架庞大机器的高速运转,所需要的能源总量是非常巨大的。201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36.2亿吨标煤,仅增长量就相当于英国、瑞典、葡萄牙三国全年能源消费量的总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情况在相当时间内还将持续下去。预计到2015年,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2.6亿吨标煤。因此。我们不能再按照老路子走下去,而要转变发展方式,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和空间结构,发展清洁煤发电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发电。

  能源的清洁发展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求。东部地区既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要保持能源可行供应,这就要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发展清洁能源,采用大型水电、新能源发电基地和大型火电基地的远距离输电,扩大外送规模。因此,电网也将成为电力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到“十二五”末,中国清洁能源发电将占全国发电量的35%,但是中国的清洁能源,以及作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保持的大型煤电基地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距离负荷中心都有800-3000公里。没有远距离输电技术,较大规模地利用清洁能源就难以实现。

  第三,关于提供经济的、老百姓用得起的电力问题。就是要通过改革,促进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即通过改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节约投资,减少费用,降低电价,从而使老百姓和社会企业都能用上充足、方便、清洁、经济上能负担得起的电力,让大家都能分享改革的成果,这同样也是改革的重要目的。

  从我国电力十年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电力市场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替代长期采用的行政审批、计划经济的配置模式,为此,要加快有关电力市场运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加强电力规划体系建设,确立规划的编制与组织制度,建立规范的论证、听证、评审、公布、备案和后评估制度,以及项目确定的招投标制度等。政府应成为规划组织实施者,又是服务者。

  二是形成科学的电价机制。要使电价能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发出供需信号,成为市场调节的有力杠杆。制定独立的输配电价,加强电价监管,大部分国家在放开售电侧市场之前,都制定了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同时赋予发电企业定价权,这样,上游的价格变化可以正确传导至下游客户,客户的市场需求也可以顺畅地反馈给发电企业。所以,独立输配电价和发电企业自主定价权是放开发电侧和售电侧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三是放开售电市场,实现竞价购电。一个独立的和非歧视性开放的电网是实现电力自由贸易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保持输电、配电一体化的条件下,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双边交易试点,结尾扩大到全部用户,让用户具有自主选择权,这是世界大部分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让全社会直观感受到电力改革益处的方式。这里的关键还是废除行政垄断的电价机制,先放开大用户选择权,继而逐步放开中小用户选择权,才能真正实现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四是真正放开发电侧,实现竞价上网。这就要授予发电企业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的项目建设自主决策权和自主定价权。众所周知,电力是一种*典型的同质性产品,高能耗电厂和低能耗电厂生产的电,对电网和用户来讲,几乎全一样。在电价市场化的情况下,低能耗电厂成本低、电价低,市场就更认可;高耗能电厂成本高电价高,市场就排斥,这样才能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五是构建统一开放的全国电力市场。市场越大,其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大,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它追求的是广阔的交易资源,反对狭隘的区域壁垒,这是经济学界公认的道理。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电力市场,就可以让消费者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电力供应商,能够买到比周边更物美价廉电力产品。如同上淘宝网购物,商家散落在全国各地,同样的商品,如果远处的商家即便加上快递成本,也比去商场买更便宜,买家何必再去商场呢?未来的全国电力市场也是一样,北京的用户购买来自西北的电力,可能比京郊热电厂的还要便宜,这才是市场化,是真正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市场化。

  电力工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千家万户百姓生活,中国的电力改革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的问题,服务中国的人民,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走中国特色的电改道路,推动电力工业的安全、清洁、快效、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周小谦原电力工业部总工程师)